您当前的位置 :三个代表>>学习辅导>>理论创新和科学体系


马克思主义建党理论的光辉里程碑

(2003-09-17 00:00:00) 来自: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的隆重集会上,江泽民同志发表内容十分丰富,具有很强的理论性、针对性和现实性的重要讲话。其中,特别是围绕着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问题,系统而科学地总结了中国共产党80年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150多年的经验,紧密结合时代特征,创造性地回答了现实提出的一系列重大问题,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建党理论,实现了一次重要的理论创新,从而在马克思建党学说发展史上树立起一块光辉的里程碑。<br>     一
    既要坚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始终坚持党的先进性,又要根据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实际,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不断提高党的社会影响力,这是从世界上出现共产党开始,就一直存在的一种客观矛盾,是关系到党的生存和发展的重要问题。从一定意义上说,党就是在不断解决这一客观矛盾的过程中,发展壮大和不断前进的。<br>     早在全世界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性文件,革命导师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起草的《共产党宣言》中,就已经鲜明地提出了这个问题。《宣言》在科学地阐明资本主义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充分肯定了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无产阶级消灭资产阶级,建立自己的统治的历史必然性。在这个大前提下,强调论证了共产党高于其他一切无产阶级政党的先进性。《宣言》说:“共产党人强调和坚持整个无产阶级的不分民族的共同利益;另一方面,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所经历的各个发展阶段上,共产党始终代表整个运动的利益。因此,在实践方面,共产党人是各国工人政党中最坚决的、始终推动运动前进的部分;在理论方面,他们比其余的无产阶级群众优越的地方在于他们了解无产阶级运动的条件、进程和一般结果。”这就是说,共产党的先进性应该表现在实践上最勇敢最彻底,“始终推动运动前进”;而在理论上比其他政党更透彻,更有远见,能够“了解无产阶级运动的条件、进程和一般结果。”这是关于共产党的先进性的基本特征的最早的也是经典的定义。概括地说,就是既要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能够洞察全局,又要始终站在时代的前列,作实践的先锋,这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两个基本条件。而如果丧失了先进性,党也就会失去自身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失去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因此,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是党的建设必须考虑的首要问题。<br>     保持党的先进性,绝不是要把党局限于小圈子或书斋里与世隔绝,孤芳自赏,而是为了领导革命实践。这就要求党必须紧密联系本阶级的群众,不断地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和社会影响。因为只有把党建设成为一个广大群众性的党,才能实现党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因此,《宣言》在强调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同时,又明确规定.“共产党人到处都支持一切反对现存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的革命运动”,“共产党人到处都努力争取全世界的民主政党之间的团结和协作”。包括:在法国,“同社会主义民主党联合起来反对保守的和激进的资产阶级”;在瑞士,“支持激进党人”;在波兰,“支持那个把土地革命当做民族解放的条件的党”;在德国,同资产阶级“一起去反对君主专制”等。这就是说,共产党从它成立之日起,就积极参加各种有利于推动社会前进的各种运动,并在革命运动的实践中,巩固自己的阶级基础和扩大社会影响。<br>     马克思主义建党的原则是十分明确的。但是,在实践中如何做到保持党的先进性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这一客观矛盾的辩证统一,却是十分复杂的问题。需要从各国的具体实际出发,由各国的共产党人自己去加以创造性地解决。而这个问题解决得如何,从一定意义上说,决定着该国共产党的生存和发展。<br>     二<br>     中国共产党诞生的社会环境,同《共产党宣言》的诞生地有重大的不同。在西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已经成为构成社会结构的两大阶级。而在中国,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两极对立结构仍占据统治地位。随之产生的社会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也大相径庭。西欧无产阶级已经把推翻资本主义制度,消灭资产阶级私有制的历史任务提上日程;而摆在中国无产阶级面前的现实任务,却是推翻封建主义,一方面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障碍,另一方面为社会主义革命创造必要的前提。无怪乎列宁在1919年召开的全俄东部各民族共产党组织第二次代表大会上说,“你们面临着一个全世界共产主义者所没有遇到过的任务”;“这些任务的解决办法,你们无论在哪一部共产主义书本里都找不到”。只能从革命实践经验的创造性总结中,去找寻正确的答案。国情不同,阶级结构不同,无产阶级面临的历史使命也不同。这就客观地决定了在中国,无产阶级政党既要保持党的先进性,又要增强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的任务,更加艰巨而严重。出路何在?惟一正确的路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同本国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使马克思主义建党理论得到重大创新和突破性发展。而找到这条创造性的马克思主义建党之路并不平坦。<br>     中国共产党是在共产国际指导和帮助下,以俄国布尔什维克党为榜样建立的。因而,俄共的建党模式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对中国共产党有巨大的影响。俄共的建党模式是列宁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创造和发展,很多重要原则是正确的适用的。不过其中也有些只适用于俄国,却并不适用于中国。但却仍然被一些中国共产党人照抄、照搬。例如党的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决议在政治形势的分析和革命任务的确定上基本是正确的。但在如何建设党的问题上,却不顾大革命失败后,革命运动主体已经转移到广大农村,而农民出身的党员已占绝大多数的客观事实,仍然要求“特别注意大生产大工厂中党的支部的建设和发展”,“积极地在工人中征求党员”,甚至提出“务使指导机关工人化”[1](P351-352)的完全脱离实际的要求,致使党的建设在教条主义和关门主义的束缚下徘徊。<br>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革命的领导核心,党的状况如何直接影响到革命运动的发展和前途,而如果党不能解决自身建设中的关键问题,既保持无产阶级先锋队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又不断从社会其他各阶级吸收先进分子,壮大自己的队伍,党就不能发展,革命也难以前进。在这个关键时刻,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勇气和智慧,在深入中国实际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中

 

其它文章
主办: 中共辽宁省委宣传部 承办:  辽宁工业大学
  中共辽宁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 电话:  0416-4198654/0416-4199670
  共青团辽宁省委 传真:  0416-4199778
  中共锦州市委 信箱:  lnsgdb@126.com   
  辽ICP备06017842号 法律顾问:  辽宁永字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