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三个代表”思想体系建构的原则与方法
一个思想体系的形成有着其内在的历史生成和逻辑展开相统一的过程,逻辑与历史相统一是思想体系建构的基本原则。围绕这一基本原则,相应的建构方法包括中心问题法、逻辑演绎法、辐射渗透法、实践验证法、价值求索法和创新共生法。前三者属于理论建构方法,后三者属于实践建构方法。<br>
1.“三个代表”思想体系的建构原则<br>
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建构原则,反映了一个思想体系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从实践萌发、丰富发展、理论超越,到指导实践、价值升华和完善创新的发展过程。这一过程是开放的,一方面,一个思想体系必须不断从前人的理论贡献和生动的社会实践中汲取营养,才能获得强大的生命力;另一方面,任何思想体系都不是理论的终结,而是人们用以分析、研究和解决某一特定历史阶段主要矛盾的方法论,是由相互联系的立场、观点、方法组成的系统。这是我们在建构江泽民“三个代表”思想体系中必须把握的基本原则。<br>
江泽民“三个代表”思想体系是在全面总结我们党80年光辉历程和基本经验,特别是改革开放20多年所取得的建设成就的实践基础上,站在21世纪的地平线上,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理论把握,是我们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完成新世纪的历史任务和奋斗目标的行动纲领。“三个代表”思想体系的形成、发展、丰富、完善都与我们党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进程紧密结合,是逻辑与历史的统一。<br>
2.“三个代表”思想体系的建构方法<br>
江泽民“三个代表”思想体系的建构可以从学理和实践上来看。<br>
从学理角度分析,“三个代表”思想体系有着特定的研究对象,就是在人类社会发展进入到21世纪这一新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党如何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朝着人类共产主义的理想不断前进。它以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为出发点,把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内在地、有机地结合起来。“三个代表”中,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体现了历史唯物论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揭示。生产力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力量,只有符合和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才能促进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体现了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对人们思想水平和文化素质的能动要求。跨越资本主义制度,走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充分发挥人们在建设实践中的能动性,把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紧密结合起来,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双丰收。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体现了共产党执政规律的本质要求。共产党从小到大,由弱变强,团结和带领中国人民取得革命和建设的一个又一个胜利,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它是中国最广大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br>
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不仅是“三个代表”思想鲜明的阶级立场和价值归宿,而且是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矛盾所在和把握“三大规律”的结合点。围绕这一价值核心,“三个代表”思想进行了辐射渗透式的逻辑展开,从经济、文化、政治三个方面加以多层次的理论阐述,形成了一系列生动、具体、富有时代气息的理论论断,如“致富思源,富而思进”,“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四个统一”,“五种精神”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我们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解决这一基本矛盾根本所在。不断满足和实现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需要,是巩固共产党执政、加快社会主义建设、促进人类社会发展的内在的、本质的、统一的要求。<br>
从实践角度分析,“三个代表”思想体系对我们当前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反腐倡廉、开拓创新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有着极其重要的指导作用。从中国入世到国有企业改制,从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建立到“以德治国”方略的实施,从党员干部“三讲”教育到农村“三个代表”学教活动,“三个代表”思想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已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日益被证明为是我们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在我国经济、文化、政治各方面的建设实践中,生产力水平和综合国力的持续增长使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不断得到提高,教育规模的扩大和办学层次的提高为人民群众提供了更为优越的全面发展条件,党的作风建设的全面推进进一步密切了党与群众的联系,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更加牢固。这都使得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不断得以实现,体现了“三个代表”思想的价值追求。<br>
“三个代表”思想不是封闭的理论模块,而是一个开放的思想体系。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的不断推进,“三个代表”思想唯物辩证的精神本质和为人民谋利益的价值追求不会变,但方式和内容在不断发展、不断创新。加紧经济建设、实现祖国统一、在国际事务中反对霸权主义和维护世界和平,是邓小平同志在20世纪80年代审视国内外形势做出的战略判断。虽然我们在这三个方面已取得了重大成就,但进入21世纪后,做好这三件大事仍然任重而道远。我们党要团结和带领全国人民实现这三大历史任务,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和实践“三个代表”思想,勇于开拓,大胆创新,不断增强我们的物质基础、文化基础和群众基础。<br>
二、“三个代表”思想的理论源泉和实践源泉
1.历史唯物论是“三个代表”思想的哲学基础
第一,生产力在社会发展中起最终决定作用的原理,揭示了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的科学性。马克思主义哲学从实践出发去理解社会,表明人类社会是以生产方式为基础的各种社会因素、社会关系相互制约、有机联系所构成的整体。生产力作为标志人类改造自然的实际程度和实际能力的范畴,在生产方式的矛盾运动中是主导的方面,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进而决定整个社会关系的基本面貌,决定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科学技术作为知识形态的生产力,是当今生产力发展中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