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历史上自从有了马克思主义和共产党之后,世界的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这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马克思早在1845年就说过:“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br>
建党学说史上未曾解决的难题<br>
马克思、恩格斯作为世界共产主义运动的领路人,在建党实践和建党理论上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开拓性的历史贡献。他们面对的是资本主义的一统天下,是在资本主义统治的条件下从无到有地把党创建起来的。为此,共产主义运动的宗旨和目标需要他们作出理论上的阐述和论证,各国工人运动的联合和第一国际的建立需要他们的领导和协调,工人运动和党内的错误思潮需要他们从理论上给予澄清和批判,从欧洲到美洲许多国家的建党问题需要他们充当顾问,予以指导。他们没有条件也没有可能为未来工人阶级执掌政权的局面,为建立社会主义社会后党的存在和发展,规划详尽的蓝图,提出具体的设想。<br>
列宁是第一个实践马克思恩格斯思想、创建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国家的马克思主义革命家。他在革命胜利前,全身心地为创建一个布尔什维克的苏联共产党而奋斗,他的许多著作都是围绕建党这一中心,从思想上、理论上、组织上、策略上为建党学说奠定基础而撰写的。他满怀希望地依靠党把俄罗斯旧世界翻转过来。遗憾的是,当伟大的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处于对外要对付众多帝国主义的武装包围和干涉,要避免新生的社会主义政权被扼杀在摇篮中的厄运;对内要对付饥荒和反革命叛乱,对付党内和政权内部各种分歧和争论。总之,列宁面对的是一个国内外急需稳定,人民急需温饱,党和政权急需巩固的局面,胜利后仅仅七年的短暂时间使他难以对党的建设、管理、教育、整顿以至干部的选拔投入更多的精力,虽然他在晚年对此也有过闪光的思想,但将其落实、贯彻、付诸实施却难以完全办到了。<br>
我们党在建国前夕,对党即将面临的执政地位是有高度警觉、高度注意的。毛泽东在1949年3月曾形象地把执政比喻为进京赶考, 希望考个好成绩,决不当李自成,决不后退,退回来就失败了。但是,建国后近30年的成就和发展并不尽如人意,由于长期受“左”的干扰而经历曲折过程,特别是由于“文革”长时期的“左”倾严重错误,使党的建设和党的优良传统受到严重破坏,党组织长期处于无所作为和瘫痪的状态。这说明我们党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前的相当长的时期内也未能解决社会主义条件下执政党的建设问题。<br>
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中也可以看到,19世纪的后50年,是马克思、恩格斯为实现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理想而奋斗的时期,当时地球上还没有社会主义,执政党的问题还没有提上日程。20世纪是社会主义从理论变为实践的时期,社会主义在近百年欧、亚两洲都有过辉煌的历史,但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和执政的共产党在经历70多年历史后却悄然丧失了它的历史作用,退出了它所处的历史舞台。<br>
综上所述,苏联共产党和我们党在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并处于执政地位的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都未能正确解决执政党的建设问题和执政党地位的不断巩固问题。这一问题成为建党学说史上一个未曾解决的重大难题。<br>
解决难题需要理论上的突破和创新
20世纪发展到后期,也是人类即将跨入新千年的关键时刻,肩负拨乱反正历史重任的邓小平同志,在复出之初自然要把关注的目光放在一些迫切需要解决的时代课题上。他早在1979年就明确指出,在目前的历史转变时期,问题堆积成山,工作百端待举,加强党的领导,端正党的作风,具有决定的意义。问题是如何加强党的领导,端正党的作风,发挥执政党的作用,邓小平是从以下方面解决问题的:
首先,从解放思想入手,使广大干部从长期的思想禁锢中解放出来,真正掌握检验真理的实践标准。他要求广大干部用这样的观点和标准去对待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去解决过去遗留的问题,去解决新出现的一系列问题。他认为这种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的根本观点、根本方法是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党的思想路线。它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也是解决所有问题和制定一整套建设社会主义正确政策的前提和出发点。<br>
第二,党的建设是离不开现实政治的,而社会主义制度下现实政治又总是围绕着“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而展开的。邓小平在强调解放思想的普遍意义时指出,甚至于包括什么叫社会主义这个问题也不能例外,也要解放思想。他认为经济长期处于停滞状态总不能叫社会主义,人民生活长期停止在很低的水平总不能叫社会主义,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特点不是穷,而是富,是人民共同富裕。总之,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所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是我们当前最大的政治,也是党的建设能否顺利发展,党的执政地位能否不断巩固的头等重大问题。<br>
第三,邓小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总结多年历史经验的基础上,为继续推进毛泽东所开创的伟大工程,十分重视党的建设和党的政治路线相结合的历史经验,实事求是地把中国社会主义定位于初级阶段,而后又创造性地把当前中国最大的政治融会于党的基本路线之中,既把发展生产力、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确立为基本路线的中心,实现工作重点的转移,又把坚持四项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确立为这条路线的两个基本点。两个基本点也都是为了保证生产力的发展,为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氛围和条件。而“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统一,又是我们必须永远坚持而不改变的战略布局和根本发展战略。<br>
创新成果突出的时代气息<br>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在受命之始,按照邓小平关于聚精会神抓党建的要求,在1989年8 月发布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建设的通知》,向全党表明了在邓小平理论指引下继续加强党的建设的决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