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之际,江泽民同志发表重要讲话,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行了系统阐述。全面、准确、深刻地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对于坚定不移地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自觉地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推进党和国家的各项工作,不断开创改革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实现祖国富强、人民富裕和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br>
一、必须站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把握“三个代表”思想的理论地位,深刻理解其科学内涵<br>
要深刻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必须清醒认识江泽民“七一”讲话与“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它不仅只是对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的继承和发展,而且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创造性发展;它不仅只是新世纪党的建设的伟大纲领,而且是新世纪我党领导全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是当代中国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br>
马克思、恩格斯提出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列宁领导俄国十月革命,将社会主义的科学理想变成了现实。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将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创立了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主要解决了什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怎样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怎样由新民主主义转变为社会主义的问题。而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没有解决好,故出现了曲折。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共第二代领导集体继承发展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创立了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着重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使中国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江泽民“七·一”讲话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直接指向解决党的建设问题,为什么说它不仅是新世纪党的建设的伟大纲领,而且是新世纪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指南呢?<br>
首先,党的建设问题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核心问题、关键问题、深层次问题。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告诉我们:执政后的无产阶级政党,在社会主义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的建设中,始终处于领导地位,主要是通过制定路线、方针、政策并通过法定程序使党的纲领主张变为国家意志、向国家机关推荐干部、对党员对广大群众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对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实施思想领导、政治领导、组织领导。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领导核心,不把这个党建设好,党就会丧失民族凝聚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就会迷失方向,人民就会失去主心骨。<br>
对党的建设问题,邓小平同志从改革开放初期就高度重视。1979年他重申四项基本原则时就指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是坚持党的领导。”(注:《邓小平文选》第2卷,P170,358,268。)“离开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谁来组织社会主义的经济、政策、军事和文化?谁来组织中国的四个现代化?”(注:《邓小平文选》第2卷,P170,358,268。)1980年他又指出:“为了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努力改善党的领导。”(注:《邓小平文选》第2卷,P170,358,268。)并提出了新时期加强党的建设的基本理论和一系列重要思想。而由于邓小平同志用毕生的精力着力解决困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最迫切需要解决的“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两大难题,党的建设问题在他任期内并没有得到解决。1989年政治风波之后,针对党内存在的一系列问题,邓小平大声疾呼:“这个党该抓了,不抓不行了。”(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P314,380~381,314。)他严肃地提醒全党:“中国要出问题,还是出在共产党内部。”“说到底,关键是我们共产党内部要搞好。”(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P314,380~381,314。)并强调“要聚精会神地抓党的建设”。(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P314,380~381,314。)江泽民提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正是为了解决邓小平嘱托的党的建设问题。<br>
其次,解决党的建设问题十分紧迫,已成为关系到执政党生死存亡的问题。从国际环境看,党的建设迫在眉睫。时代主题从战争与革命转到和平与发展,但和平与发展这两个问题并未完全解决;国际政治格局从两极转向多极,但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仍在发展;国际社会国家间的竞争与较量从以军事为主转向以经济科技军事为主,特别是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竞争日趋激烈、曲折。整个世界的“一球两制,西强东弱”给社会主义带来了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国际大环境中,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制度将长期并存,社会主义要最终战胜资本主义,的确任重道远。而在两种制度并存中,社会主义若不能优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国家的执政党就有被人民抛弃的危险。苏联东欧各国共产党失败就是典型的例子。世界各国的执政党都有个党的建设的问题,执政70年的苏联共产党红旗落地,日本最大最强的自民党和统治台湾达半个世纪的国民党一朝跨台,这些大党、老党失败的教训是发人深省的?
从国内情况看,党的建设也刻不容缓。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给党的建设带来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市场经济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是双重的,既有建设性的、积极的影响,又有破坏性的、消极的影响。因此,在任何实行市场经济体制的国家,政府都必须对市场经济进行调控;任何执政党都存在一个如何驾驭市场经济以发挥其积极影响遏制其消极影响的问题。西方国家在数百年实行市场经济的历程中,为驾驭市场经济曾先后提出过“凯恩斯主义”、“福利国家”、“新自由主义”、“第三条道路”等一系列的理论。我国20年改革开放过程中,也经历了由“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到“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再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实践调控过程。我们的调控是成功的,但毕竟只有二十多年,与西方国家调控市场经济的几百年相比时间要短得多。特别是进入WTO后,新情况会层出不穷,我们在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同时是否还能独立自主地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并优于西方国家,这不能不说是对我党驾驭市场经济能力和执政水平的巨大考验。没有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