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三个代表>>学习辅导>>科学内涵和内在联系


“三个代表”重要论述与面向21世纪的中国共产党——江泽民关于“三个代表”重要论述的思想内涵和理论意义

(2003-09-17 00:00:00) 来自:


    (一)江泽民同志最近指出,要把中国的事情办好,关键取决于我们党。只要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我们党就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永远得到全国各族人民的衷心拥护并带领人民不断前进。这个重要论述,以高度精炼的表述,从根本上进一步回答了在充满挑战和希望的21世纪,我们中国共产党要把自己建设成为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问题。<br>     这“三个代表”,正如江泽民同志最近在江苏、浙江、上海考察工作时指出的,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能否始终坚持“三个代表”,关系到我们党将以什么样的姿态和面貌出现于新世纪,并从而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这是一个纲领性的重大论断,是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的新发展。<br>     “三个代表”进一步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二)为什么要重新提出并进一步回答“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呢?这是因为,在新时期,尤其是在今天世纪之交,我们党正面临着巨大的新考验。<br>     第一,世界发生大转折,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在和平和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发展,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以经济力、科技力、军事力、凝聚力为主要内容的综合国力的竞争日趋激烈。我们国家能否抓住机遇,经受住挑战,归根到底取决于党的建设,取决于按照什么样的思路来进一步把党建设好。<br>     在世界大转折中发生的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大曲折,也向人们、向一切马克思主义者特别是向我们党提出了重大课题。20世纪前半期,科学社会主义在占世界人口1/3的国度里取得胜利,震惊世界;20世纪后半期,又以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受严重挫折,再次震惊世界;而在20世纪最后20年,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在邓小平理论指引下获得蓬勃发展,这又震惊了世界。中国共产党人有责任深入研究和思考如此错综复杂、变化深刻的历史现象,进一步得出必要的经验和教训,以利于更好地巩固和加强自己。<br>     第二,领导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这更加是对我们党的严重考验。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着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这两大历史任务。中国各种政治思潮、政治派别的历史地位和历史命运,归根到底都由其能否推进和完成这两大历史任务来决定。我们清醒地看到,面对新的世纪,党所处国内外环境已经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就国内来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全社会范围经济成分、利益主体、社会组织和社会生活方式日趋多样化。这一方面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推动了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生活的全面进步。另一方面又对我们党的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和众多前所未有的课题。<br>     第三,我们党正进入整体性新老交替的重要时刻。党的干部队伍总体上好的,但是同时在一部分人中存在着思想僵化、信念动摇、组织涣散、作风漂浮,特别是腐败问题。再加上从现在起到新世纪头十几、二十年,一大批年轻干部要走上中高级领导岗位。在这种情况下,从严治党,进一步全面提高全党特别是党的干部队伍的素质,成为十分紧迫的任务。<br>     (三)上述多方面新考验集中起来,就是面向21世纪的中国共产党能否做到:<br>     ——在世界大转折中走在时代的前列;
    ——在中国大发展中走在领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前列;
    ——党本身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进一步巩固起来,经得起任何风险的考验。<br>     正因为这样,党的十五大在确定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目标的同时,郑重提出的“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就成为必须进一步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加以回答的根本性问题。<br>     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论述,正是针对这个根本性问题,以对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新发展,作出了最集中最概括的科学回答。<br>     “三个代表”是统一的整体<br>     (四)“三个代表”的关键,在于能否“代表”。就是说,要看我们党能否敏锐地把握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并采取一整套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有效的实现形式,真正切实有系统地代表它们。<br>     生产力不仅是生产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而且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最终决定因素,这个道理,大家都懂。但是要把这个道理真正落实到党的建设和党的全部工作上,决非容易。在民主革命时期,在当时中国的具体历史条件下,究竟应当通过什么样的阶级路线和工作路线,才能成功地代表解放生产力的历史要求,就是一个曾在相当时期内历尽艰辛并付出巨大代价,而未能搞清楚的大问题,一直到党在正确分析国情的基础上,搞清楚革命对象、任务、动力、性质和前途,掌握了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这三大法宝,形成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这个“代表”的问题才真正得到解决,党才得以蓬勃发展。在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我们又曾经误认为只有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或者不断提高生产关系公有化程度,才能代表先进的生产力。实践结果,恰恰相反,这样做挫伤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损害了党与群众的联系,结果是破坏了生产力。直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行全党工作重点由阶级斗争到经济建设的转移,制定了在改革开放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总政策,找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形成和发展了邓小平理论,这个“代表”的问题才重新得到解决,党才重新获得了蓬勃发展的生机和活力。面对21世纪,党只有更加敏锐地把握先进生产力发展的特点趋势和要求,并在正确路线方针政策和体制基础上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才能真正跟上时代而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从而保持党的先进性,保持党的生机和活力。如果不是这样,而是闭目塞听,固步自封,对先进生产力的发展变化茫然无知,那恐怕就谈不到能够领导人民推进我国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

 

其它文章
主办: 中共辽宁省委宣传部 承办:  辽宁工业大学
  中共辽宁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 电话:  0416-4198654/0416-4199670
  共青团辽宁省委 传真:  0416-4199778
  中共锦州市委 信箱:  lnsgdb@126.com   
  辽ICP备06017842号 法律顾问:  辽宁永字律师事务所